小茴香三台疗疝气吗此文目录1、小茴香和益母草热敷有什么功效 2、疝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? 3、小茴香中医用来治疗胃痛、痛经,但有1种人要少吃 4、煎后的小茴香如何取汁
小茴香和益母草热敷有什么功效
可以补肾,小茴香主入肾,膀胱,胃经,也就是主要治疗这三脏腑的病症,一般具有温阳益肾,开胃消食,理气散寒,的功效; 主要用来治疗疝气疼痛,睾丸肿痛,中焦脾胃虚寒,食欲减退,腹部冷痛,脘腹胀满作痛等病症。。
疝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?
疝气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:一处方:母丁香适量。用法:研为极细末,装瓶密封。用法1: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,固定,2天换药一次。一般4~6次见效。敷药同时,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。用法2:取2份,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,上盖棉花,以胶布固定,每半月换贴1次。二处方:升麻3克,黄芪15克,大枣15克。用法:水煎服。三处方:黄芪15克,升麻3克,桂圆肉10克,人参4克(党参15克),炙甘草2克。用法:水煎服。四处方:伴小茴10克。活鲫鱼60~90克2尾,用法:或蒸或煎汤均可,不放盐,每日1次,连服5~6次。五处方:荔枝核5个,桔核10克,大小茴香各3克。用法: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,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,每日2次。疝气西医治疗方法一、非手术治疗:较小的脐疝,如直径小于1.5cm,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。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,可先予非手术治疗,(1)胶布粘贴法:取宽约5厘米、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-10厘米的医用胶布,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,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。插入后,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。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,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。一般1-2周更换1次,可连续贴用3-6月。外围可加弹性带(松紧带),防止胶布滑脱。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。(2)弹性腹带法:此法对新生儿、小婴儿尤为适用。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,睡觉时松下,并经常调节松紧度。这方法操作较简便,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,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。二、手术治疗: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,应手术治疗。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~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,游离皮瓣,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。切开腹白线和疝囊,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。回纳肠管,切除疝囊,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。横形缝合腹横筋膜,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,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。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方面1、手术后四小时内需禁食包括开水。2.四小时后,若肠胃蠕动正常,可先喝开水,若无呕吐或其它不适,则可进食软质及易消化食物。3.为预防便秘及预防手术后可能的轻微发烧情况,请多喝开水、多吃蔬菜、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。活动方面1.原则上可以正常的活动,但要避免腹部过度用力之动作,如厉害的咳嗽、哭闹、蹲姿、用力解便、剧烈之运动等。2.为避免膀胱胀尿,切记请勿憋尿,但是若有小便解不出来或超过六至八小时未能解小便时,要适时向医护人员反映进而处理。伤口方面1.术后伤口绝对不可以沾水,所以暂勿洗澡,可用擦澡方式清洁身体,大约五、六天后视伤口愈合情形,再恢复正常洗澡。2.请随时保持伤口清洁、干燥,并遵医嘱按时换药,3.如果伤口出现出血、红、肿、热、痛、有渗出液、发高烧等情形时,请立即回医院诊治。其它1.请按时服止痛药,可适度减缓伤口疼痛的不适感。2.遵医嘱到医院复诊。3.若发现发烧38度以上不退,或伤口有分泌物,红肿、伤口裂开、患侧阴囊肿胀厉害,请立刻来院就诊。4.男病患若发现有阴囊不正常的肿大或有再发性疝气时,请快速通知医护人员。
小茴香中医用来治疗胃痛、痛经,但有1种人要少吃
中药里小茴香用的是其果实,中医认为它性辛、温,归肝、肾、膀胱、胃经,主要功效为温肾暖肝,行气止痛,和胃,临床应用比较广泛。首先,小茴香经常用于胃痛的治疗。现代人有胃病的不少,生活压力大,吃饭不规律等等都是罪魁祸首。临床常见一种寒性的胃痛,不能吃冷东西,严重的可能吃置于常温的食物都不行,万一吃了冷的会出现腹泻的情况,并且这种胃痛通常喜温喜按,用热水袋捂着或者用艾灸熏过可以缓解。这样的胃痛就是小茴香的适应症,可以将小茴香入方药,也能单味研末冲服。 第二,小茴香常用于痛经的治疗。痛经是常见的月经病,临床以寒性痛经为多见,疼的严重会有汗出肢冷、恶心欲吐或者牵连头痛的情况,往往也是得温则舒。临床多用温经汤加减,常加小茴香,既能散寒又能止痛。 第三,小茴香常用于疝气的治疗。金代医家李东垣有一张名方——天台乌药散,就是小茴香、乌药、木香、高良姜、青皮等药物组成的,常用于治疗气滞寒凝的小肠疝气。 其实小茴香的临床应用远远不止上文提到的三种,还可以用来治疗肾虚腰痛、胁下疼痛、呕吐泄泻、睾丸偏坠等疾病。总体来说,以寒证为主,《医林纂要》有言:“茴香,大补命门,而圣达于膻中之上,命门火固,则脾胃能化水谷而气血生,诸寒皆散矣。” 但凡药物都是有偏性的,有适应的病症就有不适应的病症。 一般而言